中国粉体网讯8?1日,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深蓝汇泽)宣布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沙特阿美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阿美风险投资(Aramco Ventures)、/p>
图片来源:爱企查
据悉,阿美风险投资总部位于宰赫兰(Dhahran),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设有分支机构,战略投资方向覆盖运营脱碳、低碳燃料及数字化转型领域。旗下Prosperity7基金专注全球颠覆性技术创新投资。通过此次投资,中科深蓝汇泽将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获得进一步支持、/p>
图片来源:中科深蓝汇泼/p>
中科深蓝汇泽成立?022?月,由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并与该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合作,公司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推动下一代全固态电池的快速商业化、/p>
2005年,中科深蓝汇泽创始人崔光磊研究员在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开展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009年,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成立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开展固态锂电池系统研发?012年,该所建成国内首条聚合物固态锂电池小试产线?014年,“刚柔并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授权?016年申请的PCT国际专利覆盖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主要国家、/p>
中科深蓝汇泽固态电池产品根据EASA航空电池安全要求,通过热蔓延测试验证,在模组内20%电芯热失控场景下实现无热蔓延,为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应用场景提供更高安全保障。第二代产品已实?10-340Wh/kg能量密度?C快充?C高倍率放电性能,循环寿命超?000次,第四代技术则将能量密度提升至600Wh/kg水平、/p>
在深海应用方面,2017年至2021年,中科深蓝汇泽固态电池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海潜水器及车载系统中完成多项示范验证,包括单次连续作业最?6天、长续航低功耗电池系?98天运行等?021年,新型固态锂电池完成车载11098公里验证?MWh深海储能基站交付、/p>
图片来源:中科深蓝汇泼/p>
2022年,中科深蓝汇泽正式成立并落户江苏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023年,公司新能源项目总投?0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总用?00亩、/p>
技术路线方面,中科深蓝汇泽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逐代提升:第一?017年实?50Wh/kg,第二代2021?50Wh/kg,第三代2023年和2025年分别达?50Wh/kg?50Wh/kg,预?027年第四代达到650Wh/kg?030年进一步提升至700Wh/kg、/p>
图片来源:中科深蓝汇泼/p>
在研发及制造总体规划方面,中科深蓝汇泽已建立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体系,包括负责技术预研的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负责应用开发与验证的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青岛)有限公司,以及负责工程化和量产的常州生产基地(含1GWh中试基地)。此外,公司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p>
图片来源:中科深蓝汇泼/p>
另外,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上,崔光磊研究员团队不仅开创性设计出均质化正极材料,颠覆了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的范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与正极非均匀性相关的瓶颈,制备出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电池,还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离子电导率以及应力耗散特性可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应力不均导致的机械力失效、/p>
中国粉体网联合合源锂创、江苏省企业发展工程协会,将亍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2025??3-24?/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苏州举办第七届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大会、/strong>本次大会将聚焦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界面工程、智能制造及产业化进展等热点议题,深入探讨固态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为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开发的企业,科研院校,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终端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助推固态电池产业化。届时,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将作题为《高性能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strong>的报告、/p>
专家简介:
崔光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现任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先进储能技术研究室主任,国际聚合物电解质委员会理事、国际储能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近几年主要从事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系统研发、深海特种电源开发应用及固态光电转换器件的研究工作。先后在能源材料、化学、器件等方面的国际权威杂志Nat. Energy、Nat. Sustain.、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viron. Energy Science、J. Am. Chem. Soc.等发表论?00余篇,他?0000多次?022年?023年被评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领域)、/p>
信息来源:中科深蓝汇泽、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集邦固态电池、爱企查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p>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