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在半导体产业超越摩尔定律的技术竞速中,玻璃正成为打破物理极限的关键材料。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继华深耕此域十余年,以TGV3.0技术重新定义三维集成标准,从实验室的理论突破到产业化的落地生根,他用硅基之外的创新路径,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开辟了新赛道、/p>
深耕薄膜集成:技术攻坚的起点
1975年出生的张继华,学术轨迹始终与电子材料前沿紧密相连?998年从兰州大学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他先后在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深造,师从王曦院士获博士学位,系统掌握了材料物理与化学的核心理论?004年,张继华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开启了薄膜集成技术的探索之旅,从讲师到教授的十年进阶中,他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研究体系、/p>
传统厚膜集成技术在精度与集成度上的局限,成为电子设备小型化的瓶颈。他带领团队跨界融合材料学、微电子学等多学科知识,攻克薄膜电路基片平坦化、复合电极制备等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薄膜器件产业化中的一致性与可靠性难题。通过与风华高科等企业合作,建?条薄膜器件生产线,使我国高端薄膜集成器件实现国产化突破,打破了美日企业的长期垄断、/p>
锚定TGV技术:从理论到中试的跨趉/span>
当半导体工艺逼近原子级极限,张继华敏锐捕捉到玻璃通孔(TGV)技术的战略潜力?008年,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TGV技术研发,彼时这项技术尚处概念阶段,面临通孔尺寸、深径比与信号损耗的三重困境,传统加工方式难以兼顾孔径与精度的平衡、/p>
历经十余年迭代,张继华团队在2022年迎来质变突破。作为东莞市首个战略科学家团队核心成员,他领衔研发的TGV3.0技术横空出世,创造三项国际领先指标:?0微米超细孔径、超平滑孔壁加工工艺?0:1超高深径比。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高算力AI芯片,更支撑着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关键场景、/p>

TGV3.0的折叠屏显示背板,弯折半?lt;1mm 来源:迈科科技
技术突破的同时,张继华推动建立了国际唯一同时具备晶圆级和面板级TGV生产能力的中试产线。这条产线实现了从实验室样品到工程化产品的跨越,为技术转化提供了关键载体?022年创立的三叠纪科技,成为其产业化探索的重要平台,率先实现玻璃封装基板的量产突破、/p>
产学研融合:从技术到生态的构建
在张继华的理念中,“好技术既要上书架,更要上货架”。作为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负责人,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逾亿元,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开?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p>

来源:迈科科技
科研之外,张继华始终坚守育人初心。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培养的弟子多就职于半导体核心企业与科研院所,其指导的论文多次发表于IEEE TMTT、EDL等顶刊,从实验室到产业界,他培养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兼具创新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力量、/p>
面对未来,张继华规划了清晰的三维蓝图: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在通孔精度与材料兼容性上再突破;加速量产落地,让玻璃基芯片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终端;构建产业生态,通过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p>
从兰州大学的初入师门到电子科大的科研领军,从薄膜技术到TGV革命,张继华的科研生涯始终紧扣国家需求。在半导体产业的全球竞争中,他用玻璃上的微米级突破,书写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答卷、/p>
参考来溏
电子科技大学、迈科科技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月明)
?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