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11?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含中国科学院增选院?3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1人。其中,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陡strong>陈延峰教掇/strong>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p>

陈延峰,1963?月出生于云南宣威,籍贯四川开江。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05年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自1980年起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铸造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990年到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留校任教,1997年晋升教授。历任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p>

陈延峰教授,图源:南京大?/p>
陈延峰教授长期从亊strong>材料物理与声学超材料的研穵/strong>,在物理基础、技术创新、重大工程应用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贡献。发展了声学超材料能带理论、创制出声拓扑绝缘体并建立了声拓扑绝缘体能带理论;研制出低频宽带、平薄轻质的吸声降噪超材料,解决了低频噪声治理中面临的材料笨重、频带窄等难题,被应用于国家电网、煤层气发电站的降噪工程,并通过了超高速动车组、国产大飞机等重大工程的应用验证。另外,陈教授在纳米尺度材料与微结构界面的热导控制方靡/strong>也有进展,曾参与‛span style="color: rgb(54, 96, 146);">界面热输运在纳米尺度材料与器件的热管琅/strong>”研究、/p>
固体热输运研究在微电子、能源科学等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备受关注。在这些领域中,介电材料与半导体材料常作为关键功能组件,其热传导过程主要依赖于声子作为热载流子。通过有效调控声子的热输运行为,可显著提升此类材料(尤其是其在热相关应用场景)的性能。此前,南京大学陈延峰教掇/strong>、卢明辉教授、颜学俊副教授团队和聂越峰教授团队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外延生长了厚度仅约30 nm、具有Ruddlesden-Popper(RP)相结构?SrTiO3)nSrO薄膜。基于时域热反射(TDTR)热测量技术,通过结构工程手段(包括边界与界面设计)成功实现了钛酸锶(SrTiO3)基超晶格结构的热输运有效调控。该研究为氧化物材料在热绝缘、热电转换等热相关应用中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p>

在近期,陈延峰教授团阞/strong>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于浩海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电子、声子和光子三种基本粒子的高效耦合,并首次发现“三位一体”新型准粒子,这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二个声子相关准粒子。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声子耦合激光物理、自适应非线性光学等前沿领域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p>
在产业方面,陈延峰教授是南京华秦光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带头人。华秦光声由南京大学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与陕西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依扗strong>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以业内领先皃strong>声学超构材料和光声检测技?/strong>为核心,为国家重大项目和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振动与声学全链条解决方案、/p>

参考来源:南京大学官网、科技日报、南京华秦光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先进仪器与器件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石语(/p>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