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2 阅读?02
方案摘要
校准前准夆/h4>
选择标准设备:需准备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设备,如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热电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其测量精度应高于干燥箱标称精度。同时,要配备数据采集系统,以便准确记录温度数据、/p>
环境条件:校准应在干燥箱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强气流干扰以及周围有明显的热源或冷源。一般来说,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15 - 35℃,相对湿度 45% - 75%、/p>
干燥箱状?/span>:确保干燥箱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内部清洁无杂物,通风良好。检查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p>
选择标准设备:需准备高精度的温度测量设备,如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热电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其测量精度应高于干燥箱标称精度。同时,要配备数据采集系统,以便准确记录温度数据、/p>
环境条件:校准应在干燥箱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强气流干扰以及周围有明显的热源或冷源。一般来说,环境温度应控制在 15 - 35℃,相对湿度 45% - 75%、/p>
干燥箱状?/span>:确保干燥箱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内部清洁无杂物,通风良好。检查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p>
校准步骤
设定温度炸/span>:根据干燥箱的使用范围和实际需求,选择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温度点进行校准,例如 50℃?00℃?50℃等。从低温到高温依次进行校准、/p>
放置标准设备:将标准温度计的探头均匀分布在干燥箱的工作空间内,一般至少放 3 - 5 个点,包括上层、中层、下层以及靠近箱门和箱壁的位置,以全面反映干燥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p>
升温与稳宙/span>:开启干燥箱,按照设定的温度点进行升温。在升温过程中,密切观察温度变化,当温度接近设定值时,适当降低升温速率,使温度缓慢上升至设定值。待温度稳定后(一般稳定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开始记录数据、/p>
数据记录: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或人工定时记录标准温度计和干燥箱显示的温度值,每个温度点至少记 3 - 5 组数据,记录间隔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为 5 - 10 分钟、/p>
数据分析与调敳/h4>
计算偏差:将记录的标准温度计读数与干燥箱显示的温度值进行对比,计算出每个温度点的温度偏差。偏差计算公式为:偏 = 干燥箱显示温 - 标准温度计读数、/p>
分析结果:根据计算出的偏差值,分析干燥箱的温度均匀性和准确性。如果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般干燥箱的温控精度在±1 - ±5℃之间,具体根据设备要求确定),则说明干燥箱温度控制正常;如果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p>
调整参数:根据偏差情况,对干燥箱的温度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如果是简单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可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设定温度;如果是智能型温度控制器,可通过操作面板进入参数设置界面,对温度校准系数、PID 参数等进行调整。调整后,再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校准,直至温度偏差满足要求、/p>
计算偏差:将记录的标准温度计读数与干燥箱显示的温度值进行对比,计算出每个温度点的温度偏差。偏差计算公式为:偏 = 干燥箱显示温 - 标准温度计读数、/p>
分析结果:根据计算出的偏差值,分析干燥箱的温度均匀性和准确性。如果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般干燥箱的温控精度在±1 - ±5℃之间,具体根据设备要求确定),则说明干燥箱温度控制正常;如果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p>
调整参数:根据偏差情况,对干燥箱的温度控制参数进行调整。如果是简单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可通过调节旋钮来改变设定温度;如果是智能型温度控制器,可通过操作面板进入参数设置界面,对温度校准系数、PID 参数等进行调整。调整后,再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校准,直至温度偏差满足要求、/p>
校准周期与记彔/h4>
校准周期:干燥箱的校准周期应根据使用频率、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温度异常或经过维修后,应及时进行校准、/p>
记录保存:每次校准都应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温度点、标准温度计读数、干燥箱显示温度值、偏差值以及调整情况等信息,并妥善保存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p>
校准周期:干燥箱的校准周期应根据使用频率、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温度异常或经过维修后,应及时进行校准、/p>
记录保存:每次校准都应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温度点、标准温度计读数、干燥箱显示温度值、偏差值以及调整情况等信息,并妥善保存记录,以便日后查询和追溯、/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