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于高温区的加热元件:硅钼棒和硅碳棒,竟然不能在低温区间内使用?没错,我们说的就是在各种高温炉中担当加热核心的硅钼棒和硅碳棒。它们能轻松挑战1600℃以上的极限高温,但令人意外的是,长时间在看似安全的低温段,对它们造成的伤害可能比高温冲击更为致命。这种特性,并非设计缺陷,而是由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决定的。低温下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元件损坏。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揭秘硅碳棒与硅钼棒在低温段长时间使用究竟隐藏了哪些风险、/p>
首先介绍一下硅钼棒(MoSi₂加热元件),不能在低温段长时间使用主要与其材料特性和氧化保护机制有关。原因如下:
01保护膜形成温?/strong>
硅钼棒在高温下依靠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二氧化硅(SiO₂)薄膜来抵抗氧化、/p>
?00℃下短时间保温不会对加热元件造成损坏。保护膜在约1400 ℃以上的温度段可以稳定存在。但在较低温度(通常低于 400?00 ℃,视环境而定)时,其致密性不足甚至会出现微裂,氧气能直接进入材料内部,加速氧化与脆化、/p>
表面氧化保护层开裂脱萼/strong>
02低温氧化与粉化现豠/strong>
粉化现象是指加热元件有黄色粉末析出。这个现象通常发生?50°C左右,这是由于钼元素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p>
在空气或富氧环境中,当硅钼棒暴露在低温段(大 400?00 ℃)时,SiO₂保护层不能有效形成或被破坏,MoSi₂会发生体积膨胀的低温氧化反应,使材料表面粉化、剥落、/p>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损伤是不可逆的,会显著缩短寿命、/p>
03热应力与脆性问颗/strong>
硅钼棒在低温下呈脆性状态,频繁启动、冷热冲击易导致断裂、/p>
特别是在低温段长时间通电加热,棒体各部分温度分布不均,热应力累积更易产生裂纹、/p>
所以,硅钼棒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低温段运行,通常建议快速升?/strong>通过低温阶段,在中高温段(如 1200 ℃)正常工作,以发挥其耐高温、抗氧化的优势并延长使用寿命。如果加热元件电极上如有较多的粉化现象时必须清除掉,注意做好防护措施、/p>
硅钼棒安全升温曲线(参考)
适用于常规的MoSi 加热元件,在空气气氛下使用。具体参数需结合炉型与工艺要求进行调整、/p>
但是硅钼棒也不是绝对禁止在低温段使用。有些工艺如:氧化物陶瓷排胶和烧结工艺。在样品烧结前,必须?00℃以下进行排胶,这个过程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会继续升温至1400℃以上。加热元件会修复在低温段被消耗掉的二氧化硅保护层。由于加热元件属于消耗品,不可能无限修复保护层。硅钼棒总的使用寿命?000-5000个小时,?00-300个热循环、/p>
硅碳棒(SiC 加热元件)和硅钼棒在低温段不能长时间使用的原因有相似之处,如:在空气中高温时表面会生成致密的 SiO 保护层,起到隔绝氧化的作用。但机理略有不同,主要原因如下:
01低温氧化与粉化(Pesting(/strong>
200?00 ℃ 之间,其表面会形成结构疏松的“白色氧化物”(低密度的二氧化硅)。这 SiO 层结构疏松、附着力差,疏松的氧化膜无法有效阻止内部硅(Si)的进一步氧化和碳(C)的逸出、/p>
SiC 在低温区易发生氧化粉化现象后,颗粒界面氧化、体积膨胀,使材料表层松散剥落,电阻迅速变化甚至断裂、/p>
02机械强度变差
硅碳棒在中低温段机械强度较高,但冲击韧性差,快速冷热变温会在晶粒间产生应力集中、/p>
氧化层与内部未氧化的碳化硅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同,结合力很弱。轻微的机械震动,如装卸工件、清理炉膛或热冲击都可能导致元件断裂,非常脆弱、/p>
03启停循环寿命衰减
如果频繁在低温阶段启停,保护层反复生?破坏,会加速寿命衰减、/p>
使用建议
快速通过低温殴/strong>(建议加热速率 5?0 ℃/min),避免?00?00 ℃长时间保温、/p>
稳定运行宜在1000 ℃以上温区,充分利用稳定的SiO₂保护层、/p>
减少冷启动次数,必要时可小电流预热缩短低温段停留、/p>
硅碳棒加热元件升温曲线图
具体参数需结合炉型与工艺要求进行调整、/strong>
硅碳棒还有一个区别于硅钼棒特有的特征:硅碳棒电阻值会随着使用年限增加而增加,这个过程称为老化。如果长期在低温段使用,老化的过程会更快。其加热功率会相应地下降,表现为升温慢或无法达到设定温度。为确保设备有足够的加热功率,可修改控制器参数,提高输出功率百分比值。卡博莱特使用硅碳棒加热元件的设备,都预留了足够的输出功率。当输出功率百分比设置为 100% 时,则需要更换一组新的加热元件、/p>
最后总结:以下是这两种加热元件的温度特性。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硅钼棒(MoSi₂)还是硅碳棒(SiC)加热元件都不适用于低温段。低温段的温度范围略有不同,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一律建议这两种加热元件的最低使用温度为800 ℃以上。工作温度低?00 ℃建议使用铁铬铝加热丝的设备、/p>
355


- 日本石川擂溃机化学工业实验用装置的高效选择
- 为什么COFs的催化应用近期顶刊不断?
- 三维运动混合机的核心工作原理有哪些?
- 日本 NIKKATO 氧化锆球(YTZ 球):高性能研磨介质的卓越之逈/a>
- 脉冲除尘粉碎机筛网更换与清洁方法
- 为什么金属纳米团簇的最新研究进展值得关注>/a>
- 大明化学氧化铝粉:可控粒径分布与优异烧结性的完美结合
- 搅拌球磨——在片状银粉磨制工艺上的研究与应?/a>
- 大明化学氧化铝粉在低温烧结制粉中的应?/a>
- Development,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s Utiliz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 苏州碳丰科技首席科学家程金生老师以本公司名义在国际上发表关于石墨烯纤维的论文《石墨烯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氨基酸检测的分析应用》:
- 介可视·散装物料库存管理雷达全景扫描系统在料仓、堆场中的应?/a>
- 磷酸化修饰鬼臼果多糖的制备及生物活?/a>
- DSR论文解读:Advanced Science News 报道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新型非铂催化材料研究成果
- High-throughput preparation, scale up and solidific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anosuspension using hummer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纳米混悬剂制备的前瞻性技 - 蜂鸟声共振)
- 扫描电镜优秀论文赏析|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电极材料上的应?/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