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微信
移动端
看了螺旋板壳式换热器的用户又看了
虚拟号将在 180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详细信息
管壳式换热器--管翅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多圈式换热器--螺旋板壳式换热器
结构原理 ENTERPPISE QUALIFICATION
传统螺旋板换热器在我国已经形成规模、并制定了配套的设计、制造技术标准。但是传统的螺旋板换热器有以下的缺陷:流通截面积受限制因而处理、且流体量很小、且流体阻力较大;俩流体都走螺旋通道,无法采用有效的强化传热技术措施;承压能力较小,工作压力不超过2.4MPa;结垢后只能采用化学方法清垢。因以上因素,传统的螺旋板换热器一直没有在石化、空冷等处理量较大的领域中大规模使用推广。
为了克服以上缺陷,我公司发明了多项**技术,研制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螺旋板壳式换热器”。气结构特征在于将互不相通热程和冷程呈多圈排布,换热器的两端设有配流室,主题如下、图所示由平盖、壳体、中间隔板、换热芯壳体法兰等零件组成,工作原理为当热换热器流体从换热器的左下部进口进入配流室,左下部配流室的偶数通道是开口,奇数通道封闭,热流体经偶数道从左向右流动;与之相反,右下部配流板偶数通道时封闭的,而奇数道是开口的浴室流体从右上部的配流室流出。同样原理,冷流踢也如图所示形成了换热介质的逆流传热,同时,由于在换热芯中布置了根据不同介质特性特别设计的强化传热构件,优化设计组合,形成了“螺旋板壳式换热器”独特的传热机理。在石化、集中供热一级换热、远洋船舶、气体冷却和溶剂冷凝等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整体运行费用比其他形式的换热器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是节能降耗优选产品之一。
结构与原理 ENTERPPISE QUSLIFICATION
性能特点 ENTERPRISE QUALIFICATION
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外形虽和管壳式换热器相似,结构上和传统螺旋板换热器相近,但又具有其独有的性能特点,具体如下:
俩流体为纯流换热,使端部温差可达2-3℃;当换热器面积和两流体进口温度不变时,可将冷程的出口温度提高5℃以上,同时将热程出口温度降低5℃以上,可提高传热效率20%,减少运行成本20%以上。
以卷板为主要换热元件,采用**技术设备进行折边焊接,取缔两端封板,节省材料、减少焊接变形,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设备购置费只相当于相同换热面积管壳式的75-85%。
换热设备结果特殊设计,换热器内胆可拆卸,变内压为外压,提高了设备耐压能力。该结果可用一般材料替代特种贵重金属(如钛材料换热器)外壳,大幅度减少设备投资。
讲流体螺旋流变为轴向流,降低了设备运行阻力。流向的改变,增加了流体的通道截面积,大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处理能力。
**处理量:液体900m3/h气体的1500m3/h
可以根据工艺,自如设计流体的流速,流体在0。3m/s流速下即可实现湍流,所以流阻很小;减少了结垢的倾向。因为轴向流,可以设置翅片,螺旋片等强化传热元件,提高传热效率。
性能特点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采用专用设备卷制螺旋体,可以实现多股流换热,适应客户相应的特殊工艺要求。
介于以上特性,螺旋板壳式换热器特别适合在其他换热器不能使用的工矿工作。例如在物料处理量大,两流体体积流量相差大、温差大、粘度较大、压降要求小、流体含一定缠绕纤维的工况条件下,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具有其他换热器不可逾越的优势。
螺旋板壳式换热器迄今已经制造使用的**单节换热面积250㎡,**组合面积850㎡、压力4Mpa、温度250℃,有碳钢、不锈钢、钛等材料;处理过的介质有: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高氯离子含量的溶液、有机酸、氟里昂、溴化锂溶液、石油树脂、发酵醪等等。涉及的工况有:无相变的水-水、水-液、液-液、水-气、气-液等换热和有相变的蒸发、冷凝换热和多相流体的冷凝冷却等诸多化工单元。经实践检验证明,螺旋板壳式换热器质量稳定可靠、性能优越、效能突出,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成熟产品!
事实上,对于现有的任何一种换热器,都不可能以**性价比完成客户所有的要求,仅仅在一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螺旋板壳式换热器也不例外,其设计、结构复杂、制造精度,焊接技术水平要求高,传热效率比板式换热器低,使用压力比管壳式换热器低等等这些都需继续深入研究,推动换热设备结构形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