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科研人员充分利用纳米金刚石颗粒抗粘附分子(Anti-Adhesive Molecules)的功能,阻止细菌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膜共生关系,从而达到生物膜感染的治愈效果、/p>2015?0?4?nbsp;更新
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构造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金刚石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具有一系列机械系统高度追求的特性,几乎能够完全克服摩擦、/p>2015?6?8?nbsp;更新
中国粉体??3日讯 从燕山大学获悉,由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与吉林大学马琰铭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王雁宾教授合作,继2013年合成出极硬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之后再次取得突破,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合成出硬度两倍于天然金刚石的纳米孪晶结构金刚石块材。该研究成果发表?014??2日的Nature杂志上 天然金刚石在2700多年前被发现以来,一直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的最硬材料?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利用高温高压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地合成出人造金刚石单晶,掀开了金刚石工业应用的新篇章,成为超硬材料研究的里程碑,从此合成出比天然金刚石更硬的
2014?6?3?nbsp;更新中国粉体??日讯 近日,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表面重构的模拟新方法与金刚石表面的自组装碳纳米管阵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期刊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面上和重点基金,科技?73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研究计划的支持 该研究成果由吉林大学鲁少华博士、王彦超讲师、刘寒雨博士、马琰铭教授与北京计算科学中?美国加州大学的苗茂生博士合作完成。研究发展了表面重构的模拟新方法,发现金刚石表面形成了自组装碳纳米管阵列。研究提出表面不仅可以用作衬底来集成?/p>2014?5?9?nbsp;更新
中国粉体??日讯 类金刚石薄膜材料(diamond-like carbon,简称DLC)作为一类非晶碳膜材料的统称,主要由sp3 键(金刚石相)和sp2 键(石墨相)的三维交叉网络混合而成,依制备方法不同可含有一定量氢,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红外透光性、良好化学惰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异性能,在海洋、航空航天、生物医用、微机电、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DLC研究领域中还存在高残余压应力、摩擦学不稳定和低成本大面积制备困难等问题,这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汪爱英研究团队针对DLC薃/p>2014?5?5?nbsp;更新
雅化集团5?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012??4日,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四川中鼎爆破工程有限公司与四川久纳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汉源黎兴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四川科腾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刚石项目一次性试产成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投产运行。预计投产后年使用炸?000-5000吨,实现销售收?000-5000万元、利润总额300-500万元,并逐年增长 公告称,科腾公司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国际领先的爆炸合成技术,结合雅化集团在爆炸合成专用炸药方面的技术优势,必将形成科腾公司较强的发展动力,为雅化集团进一步延伸产
2012?5?5?nbsp;更新金刚石微粉是当今国际上一种超硬精细研磨抛光材料。就其粒度而言它属于微米、亚微米及纳米粉体。与粗粒粉体相比,其比表面积和比表面官能团明显增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颗粒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为增加。另外,随着粒度的细化,颗粒本身的缺陷减少,强度必然增大。由此可见,金刚石微粉的生产过程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它不仅仅是颗粒细化的过程,同时还伴随着晶体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等变化。所以说金刚石微粉的生产工艺是一个涉及机械、粉体工程、力学、物理化学、现代仪器与测试技术等多学科的工程技术问题 随着尖端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许多精密器件的表面光洁度都要求很高,毓/p>2011?8?5?nbsp;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