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上海奥法美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PSS粒度仪、意大利PSI均质机
400-810-00699448

中国粉体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上海奥法美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 年钻石会员

已认证

拨打电话
获取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立即发送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当前位置:
上海奥法美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文章 >

其他行业应用专题 | 基于 LUMiSizer 的烧伤愈合乳膏稳定性研究与配方优化

其他行业应用专题 | 基于 LUMiSizer 的烧伤愈合乳膏稳定性研究与配方优化
上海奥法美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8-20  |  阅读:42

手机扫码查看

介绍

本文隶属于其他行业应用专题,全文共 3773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摘要:烧伤愈合软膏在临床治疗中需求广泛,尤其是针对一、二度烧伤,需兼顾常温稳定性与皮肤接触时的易涂抹性,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使用体验。本实验以油脂为基质、添加叶绿素生物活性成分的烧伤愈合软膏为研究对象,通过LUMiSizer的STEP技术,结合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长期老化观察以及ATR-FTIR光谱分析和流变学测试等方式,解决了软膏配方优化问题,确定了最佳基质配方,确保成品软膏在常温下存储稳定且接触皮肤时(37℃)易于涂抹。

关键词:LUMiSizer;烧伤乳膏;稳定性测试


一、研究背景

烧伤作为一种常见创伤,其中一、二度烧伤在家庭护理及临床诊疗场景中尤为多见,这使得市场对烧伤愈合软膏存在较大需求。然而,现有此类软膏普遍存在稳定性欠佳的问题,不仅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相分离,部分产品还因涂抹困难而影响治疗效果。鉴于此,本研究拟开发并优化以油脂为基质、添加叶绿素生物活性成分的烧伤愈合软膏,旨在通过设计和优化制备方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最终确定最佳配方。


二、实验过程 

2.1 实验设备及原理

实验设备:LUMiSizer稳定性分析仪、混合流变仪Discovery HR - 2、带ATR晶体的Nicolet iS50光谱仪、磁力加热搅拌器、机械搅拌器等设备

LUMiSizer设备原理:基于图1呈现的STEP技术(Space and Time-resolved Extinction Profiles,空间时间消光图谱法),在离心过程中通过870nm近红外光照射样品,利用两千多个CCD探测器实时记录光透射率的时间变化曲线(图2)。配套分析软件 SEPView则依据斯托克斯定律,精确计算颗粒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对颗粒运动行为的量化分析。


083432_730811_jswz.png

图2.1  LUMiSizer测试原理


083444_632671_jswz.png

图2.2  LUMiSizer透光率指纹图谱


2.2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实验材料:synderman、白色凡士林、洋甘菊提取物、叶绿素、蜂蜡等化学试剂

样品制备:

  • 制备了4种不同组成的软膏基质样品(A、B、C、D),其白色凡士林和synderman的质量占比不同(表2.1),并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图2.3分别为四种样品在均质过程中的状态)。


表2.1  四种基质样品成分及比例

083544_576013_jswz.png


083600_097219_jswz.png

图2.3  四种基质样品A~D在分别均质15、30、45和60分钟时的实物状态(从左至右)


  • 基于稳定性预分析结果(表2.2、2.3),分别选择不稳定性指数最低时的基质样品A(均质30min时)和B(均质60min时),添加蜂蜡、洋甘菊提取物和叶绿素制备两种完整乳膏样品(表2.4)


表  2.2  基质样品A在25℃下均质不同时间后的不稳定指数

083700_935947_jswz.png


表  2.3  基质样品B在25℃下均质不同时间后的不稳定指数

083717_564571_jswz.png


表2.4  成品乳膏配方

083818_288193_jswz.png

2.3 实验方案

LUMiSizer稳定性测试方案设置:

  • 离心参数:转速为 4000rpm/min,测试时长为每次5小时。

  • 温度条件:设置两个温度组,分别为 25℃(实验室温度)和 37℃(人体温度)。

  • 数据采集时间点:在测试过程中,分别于100分钟、200分钟、300分钟三个时间点采集数据。

  • 样品容器:使用2mm光程的PC材质离心管。

  • 监测方式:通过865nm近红外光透射样品,实时监测因颗粒沉降或上浮导致的透射率变化。

  • 稳定性评估指标:计算不稳定性指数(Instability Index),该数值越低,表明样品的稳定性越高。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3.1 基质样品稳定性对比

通过LUMiSizer分析,不同基质样品在两种温度下的稳定性表现如下(表3.1、图3.1~3.2):

  • 25℃时:样品 A 和样品 B 的不稳定指数整体波动幅度小,样品 B(30% 白凡士林 + 70% Synderman)在60分钟均质化后稳定性最佳,不稳定性指数低至 0.061±0.004。

  • 37℃时:样品 A 和样品 B 的不稳定指数随均质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稳定性逐渐变差,其中样品 A(50% 白凡士林 + 50% Synderman)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稳定性,但整体稳定性均低于25℃条件。


表3.1  基质样品不稳定性指数表图

084811_076860_jswz.png

084830_042899_jswz.png

3.1  样品A和B在25℃时的不稳定性指数对比


084842_654387_jswz.png

图3.2  样品A和B在37℃时的不稳定性指数对比


3.2 完整软膏样品稳定性评估

添加活性成分后的完整软膏样品稳定性测试显示:

  • 25℃时:样品 B 的不稳定性指数为 0.356±0.011,显著低于样品 A 的 0.392±0.016,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表3.2);

  • 37℃时:样品 A 的不稳定性指数为 0.564±0.008,低于样品B的0.680±0.013。由于在制备软膏时,要求其在实验室温度(即25° C)下稳定,但在37° C 时稳定性降低,以便更容易涂抹于受伤部位。所以样品B更符合药膏在室温稳定、体温下易涂抹的要求(表3.2);

  • 25℃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样品A和B经加速离心后实物图可见明显分层情况,样品管上半部分呈现出的液体较为澄清、无明显浑浊,样品管下半部分反之(图3.4、3.5)。


表3.2  成品软膏样品的不稳定性指数

084926_097083_jswz.png


084947_090237_jswz.png

图3.3  样品 A 和 B 在 25℃与 37℃时的稳定性对比


085002_938285_jswz.png

图3.4  在25° C温度下样品A和B经加速离心后实物图


085017_084908_jswz.png

图3.5  在37° C温度下样品A和B经加速离心后实物图


3.3 长期稳定性观察

通过LUMiSizer对老化前、后(经过53天静置)的样品进行稳定性测试,对比不稳定性指数可以观察到样品稳定性发生显著变化:

  • 所有样品在 25℃和 37℃下的不稳定性指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样品 A 在 25℃时下降最为明显,从 0.392 降至 0.253±0.014(表3.3)。

  • 图 3.6 和图 3.7 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颗粒物沉积在样品管的下半部分。经初步判断,该现象主要归因于奥氏熟化和絮凝作用。具体而言,较小的颗粒具有更大的溶解度,溶解后的物质会转移至较大颗粒的表面,进而形成更大的聚集体,最终引发了分层现象。


表3.3  老化前后样品不稳定性指数对比

085110_025331_jswz.png


085129_947063_jswz.png

图3.6  在25° C下样品A和B经53天老化后加速离心后实物图


085156_754158_jswz.png

图3.7  在37° C下样品A和B经53天老化后加速离心后实物图


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测试结果

通过 ATR-FTIR 光谱对软膏及其各组分(白凡士林、Synderman、叶绿素等)进行分析,识别出多种特征官能团:

  • 白凡士林在 2955 cm-1 处有甲基不对称振动吸收峰。

  • 软膏样品 B 在 2920 c-1(亚甲基不对称 C-H 振动)和 2850 cm-1(亚甲基对称C-H 振动)处有特征峰。Synderman 在 1737 cm-1(烷基酯 C=O 伸缩振动)、1465 cm-1(亚甲基剪式振动)等位置有吸收峰。

  • 叶绿素在 1261 cm-1、1207 cm-1(C-C-O 伸缩振动)和 1169 cm-1(O-C-C 振动)处有特征峰,印证其酯类结构。


基于上述测试结果,所有样品的吸收峰均显示出对应组分的官能团特征,表明各成分在软膏中稳定存在,未发生明显化学变化。


3.5  流变学测试结果

在 25°C 条件下,对两种成品乳膏进行了振荡和旋转测试以评估其流变性能。结果显示:

  • 振荡测试(振幅与频率)中,两个样品均以弹性为主,类似固体,且样品 B 的粘弹性更突出;

  • 旋转测试中,样品 B 的临界应力、粘度等参数更高,表现出更强的抗负荷能力和更显著的粘弹性。


总体而言,样品 B 的流变性能优于样品 A,尤其在粘弹性和抗负荷能力方面更具优势。


结论

1、通过 LUMiSizer 稳定性分析仪为烧伤愈合软膏的配方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独有的STEP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处方的快速筛选及长期稳定性预测,为配方的优化与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

2、基于LUMiSizer稳定性测试结果、红外光谱及流变学性质的综合分析,本实验确定了最佳软膏配方:样品B以30%白凡士林与70% Synderman基质为基础,添加2.72g叶绿素、4g蜂蜡及1mL洋甘菊提取物。该配方展现出多方面优势,在温度适应性上,25℃时稳定性优良,37℃时黏度适当降低,既保证了储存时的稳定性,又便于涂抹和皮肤吸收;在长期稳定性方面,经过老化处理后其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延长产品保质期;同时,通过流变仪测试可知其具备良好的假塑性,完全符合软膏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 穆勒洛娃,K. 烧伤治疗软膏的制备开发与优化. 布尔诺:布尔诺理工大学化学学院,2021.

相关产品

更多

InVue® GV148 液体浓度监测器

型号:InVue GV148

1-5万元
SemiChem 单槽壁挂式在线浓度监测仪

型号:SemiChem APM200

50-60万元
SemiChem 在线浓度监测仪

型号:SemiChem APM

40-50万元
Pharmsteri™II PES0.22缓冲囊式过滤器

型号:Pharmsteri™II PES0.22

1万元以下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为了保证隐私安全,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请放心拨打(暂不支持短信)
留言咨询
(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关闭
留言类型:
     
*姓名:
*电话:
*单位:
Email:
*留言内容: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