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陈玉?/span>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侯宪?/span>教授
济南大学
侯宪钦,男,1964?月生,副教授。主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陶瓷结构与性能》、《材料概论》等课程,参编山东省级规划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获得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方面主持完?63军工项目和济南市科技局项目多项、/div>
周国纡/span>研究呗/span>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教育经历?993-1997,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学士学?001-2004,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硕士学?004-2007,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学,博士学?nbsp;工作经历?997-2001,武汉轻工耐火材料厂,技术员2007-2009,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9-2015,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015-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曾获得奖励、荣誉称号:2009年,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上海市标准化优秀技术成果二等奖;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017-2019年度? 科研工作简介:?)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承担多项碳石英复合材料项目,完成多个相关产品的研制;在碳石英和碳纤维增强氧化锆陶瓷的基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断探索其新的应用领域。(2)A2B2O7体系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探索了具有A2B2O7结构的多种透明陶瓷新体系,对其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其在高折射率和闪烁材料等领域有潜在应用。(3)光学透明陶瓷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了氧化钇、钇铝石榴石和LuAG等透明陶瓷及其发光性能,对其在中波红外整流罩和白光LED、激光照明与显示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nbsp;科研成果?.Zhengjuan Wang, Guohong Zhou, Fang Zhang, Xianpeng Qin, Jianping Ai, Shiwei Wang.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La2-xGdxHf2O7 transparent ceramic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169 (2016) 612?15.2.Hailan Yi, Zhengjuan Wang, Guohong Zhou, Jian Zhang, Shiwei Wang. Highly transparent LaYZr2O7 ceramic fabricated by slip cast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2 (2016) 2070?073.3.Song Hu, Xianpeng Qin, Guohong Zhou, Xiaoxia Liu, Chunhua Lu, Zhongzi Xu, Shiwei Wang.Effect of doping concentration on particle growth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monodispersed Dy3+:Y2O3.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664 (2016) 304-310.4.Song Hu,Chunhua Lu, Guohong Zhou, Xiaoxia Liu, Xianpeng Qin,Guanghui liu, Shiwei Wang,Zhongzi Xu.Transparent YAG:CeceramicsforWLEDswithhighCRI:Ce3+concentration and sample thickness effects.Ceramics International, 42 (2016) 6935?941.5.Yi Sun, Xiang Peng, Shunzo Shimai, Guohong Zhou, Shiwei Wang. Improved strength of alumina ceramic gel and green body based on addition-esterification re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 13 [6] (2016) 1159-1163.6.Song Hu, Xianpeng Qin, Guohong Zhou, Chunhua Lu, Guanghui Liu, Zhongzi Xu, Shiwei Wang.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3+-doped garnets: the case of Gd-admixed Y3Al5O12 transparent ceramics.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2015, 5 [12] 2902-2910.7.Song Hu, Xianpeng Qin, Chunhua Lu, Guohong Zhou, Zhongzi Xu, Shiwei Wang. Fabrication of transparent dysprosium aluminum garnet (Dy3Al5O12) ceramics via a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J. Am. Ceram. Soc., 98 [6] 1714?716 (2015).8.Peng Liu, Hailan Yi, Guohong Zhou, Jian Zhang, Shiwei Wang. HIP and pressureless sintering of transparent alumina shaped by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slip casting.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2015, 5 [2] 441-446.9.Yi Sun, Xianpeng Qin, Guohong Zhou, Hailong Zhang, Xiang Peng, Shiwei Wang. Gelcasting and reactive sintering of sheet-like YAG transparent ceramic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652 (2015) 250-253.10.Zhengjuan Wang, Guohong Zhou, Jian Zhang, Xianpeng Qin, Fang Zhang, Jianping Ai, Shiwei Wang. Effect of Gd content on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Eu3+-doped La2–xGdxZr2O7transparent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15, 98 (8)2476-2479. 11.Xiang Peng, Shunzo Shimai, Yi Sun, Guohong Zhou, Shiwei Wang.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drying behavior of gelcast alumina green bodies.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5, 41:11870-11875.12.Xiang Peng, Shunzo Shimai, Yi Sun, Guohong Zhou, Shiwei Wang. Wet green-state joining of alumina ceramics without paste. J. Am. Ceram. Soc., 98 [9] 2728?731 (2015).13. Yi Sun, Shunzo Shimai, Xiang Peng , Guohong Zhou, Shiwei Wang. Gelcasting and vacuum sintering of translucent alumina ceramicswith high transparenc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41: 75-79.14.Guohong Zhou, Zhengjuan Wang, Bozhu Zhou, Yi Zhao, Guangjun Zhang, Shiwei Wang. Fabrication of transparent Y2HfO7 ceramics via vacuum sintering. Optical Materials, 2013, 35:774-777. 详细介绍:http://www.sic.cas.cn/kybm/tmtc/ktz/yjly4/200811/t20081112_1751371.html 代表论著?nbsp;专利?00510027801.8碳纤维和碳化硅颗粒复合补强石英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周国红、王士维、黄校先、郭景坤200910051653.1一种铪酸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周伯柱、周国红、王士维、张广军200910053569.3低成本制备?氧氮化铝透明陶瓷粉末的方法袁贤阳、刘学建、张芳、王士维、周国红、李?00910053570.6联合法制备?氧氮化铝粉体的方法袁贤阳、刘学建、张芳、王士维、周国红、李?00910195846.4高光学质量的氧化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靳玲玲、周国红、岛井骏藏、章健、王士维200910247864.2激光激发稀土掺杂氮氧化铝荧光粉合成白光光源的方法张芳、王士维、袁贤阳、李军、周国红、张?01010564529.8一种制备细晶高强高纯氧化铝陶瓷的方法周国红、王士维、俞晓庆、张海龙、杨?01010611540.5一种锆酸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邹小庆、周国红、王士维、张海龙、张广军201010611587.1一种铪酸镧钇透明陶瓷的制备方法邹小庆、周国红、王士维、杨燕、张广军201110431439.6一种透明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易海兰、邹小庆、周国红、杨燕、王士维201110430934.5一种上转换发光透明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邹小庆、易海兰、周国红、杨燕、王士维201110393876.3一种制备陶瓷坯体的方法杨燕、岛井骏藏、周国红、王士维201210337520.2稀土离子掺杂锆酸镧钆透明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王正娟、周国红、张海龙、覃显鹏、张广军、王士维201210339362.4锆酸镧钆透明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王正娟、周国红、张海龙、覃显鹏、张广军、王士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902146,核壳法制备高效NaYF4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及其相变机理研究,2010~2012年,项目负责人?、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陶瓷金卤灯用透明氧化铝管性能标准的研究, 2009.9~2011.9,项目负责人?、国?63项目?009AA03Z440,光轴择优取向的透明氧化铝陶瓷及其制备技术,2009.5~2011.12,项目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2258,La(2-x)GdxHf2O7:RE新型闪烁透明陶瓷的晶体结构和闪烁性能研究?012~2015年,项目负责人?、中国博士后?5批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项目,20090450741?、航天JG项目,耐高?**材料的研究,2011~2012,项目负责人?、航天JG项目,碳/石英材料加速老化研究?011~2012,项目负责人?、上海新跃仪表厂合作项目,透明氧化钇头罩研制,2012~2013,项目负责人?、平湖市科技计划项目,国产高纯氧化铝粉体深加工技术研究,2008-24号,2008.7~2010.6,项目负责人?0、肖特玻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合作项目,高折射率透明陶瓷的研究,2007.8~2010.7,项目负责人?1、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康宁联合实验室项目?013.6~2015.5,项目负责人?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500654-7),炭纤维增强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和宏观性能的依存性研究,2004~2006、/div>
银锐昍/span>教授
湖南工业大学
银锐明,1973?nbsp;2月出生,湖南省邵阳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粉末冶金及金属陶瓷材料、焊接冶金?997?月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焊接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005?2月国防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010?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学院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兼焊接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粉末冶金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及金属陶瓷学术委员会委员,“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焊接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湖南省科技技术奖网评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参加其它国家与省级项目近10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其中主持“便携式无燃气快速切割器”的科研项目,获“消防部队装备器材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成果被株洲市政府网站记录为株洲的中国第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余篇、/div>
傅仁?/span>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微电子封装用陶瓷基板及金属化技?nbsp; 报告摘要:半导体集成技术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极为深远的重大技术创新之一,这一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陶瓷基板材料以其优良的导热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功率电子、电子封装、混合微电子与多芯片模块等领域。现阶段较普遍的陶瓷基板种类共有HIC、HTCC、LTCC、DBC、DPC和AMB等六种。HTCC\LTCC都属于陶瓷与电路共烧工艺,对装备和工艺要求较为严苛。而DBC、DPC和AMB则为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且能实现批量生产化的专业技术。本报告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性能陶瓷基板及其金属化技术进行分析和介绍。个人简历:本人主要从事白光LED用无机荧光材料、微电子封装与基板材料、功率电子器件封装基板及散热技术和 LTCC低介电常数基板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项,其他国家级项?项。获?99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002年度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一项?01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学术论?20余篇。目前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仪器仪表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常务委员;复合材料学会导热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复合材料学报》第7届和?届编委会委员;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div>
贾宝寋/span>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导师姓名:贾宝富  性别:男  出生年月?952?0月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属性:专职  电子邮件:bfjia@uestc.edu.cn  学术经历:  主要从事微波电路与系统研究。曾研制出微波滤波器、超宽带混频器、双工器、功率合成器、石油岩芯微波测试系统和燃煤电厂飞灰含碳量测试系统等微波器件和系统。目前,本人主要从事微波电路与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的教学与科研。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个人简介:  1973-1977?电讯工程学院,读本科。毕业后,在电子科技大学5?03教研室担任助教;1979-1982?电子科技大学真空电子学专业攻读硕士并获得硕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担任讲师?989-1991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微波与电磁场专业攻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所任教,担任副教授?998-2002年应邀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从事微波功率模块研究?004年被聘为教授和博士导师。    硕士招生专业  070208无线电物?nbsp;  02方向: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  03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06方向:新型微波器件分享:
马卫兴/span>教授
天津大学
副教授Email:maweibing@tju.edu.cn研究所:先进陶瓷研究所教育背景: 1999-2003 天津大学 材料学专 博士· 1993-1996 天津大学 材料学专 硕士· 1985-1989 天津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 学士工作经历: 2003-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 1996-2003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讲师· 1989-1993 天津中环电子元件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有?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性能调控2.钙钛矿结构铁电/反铁电特?.微波介质陶瓷损耗及介电常数调控4.过滤用多孔陶瓷的结构设计及制备方法5.热敏半导体陶瓷的性能调控及应用开发 讲授课程: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性能、陶瓷材料力学性能承担项目· 中海油服项目,堵漏仪器陶瓷配件研究,2011.07-2012.12;主持标志性成果获?. 压电陶瓷的组成与结构优化新技术,2018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三等奖专利1. 技术发明,Mg-Nb掺杂钛酸铋微波介质陶瓷及其制备方法,ZL 201610524513.12. 技术发明,技术发明,高居里温度无铅SNKBT压电陶瓷及其制备方法,ZL 201610375370.23. 技术发明,碳酸钙掺杂钛酸铋微波介质陶瓷,ZL201610436569.14. 技术发明,螺旋形无铅压电复合材料制备方法,ZL201510687737.X5. 技术发明,一种钛酸钡基无铅电致伸缩陶瓷及其制备方法,ZL201210308772.26. 技术发明,新型压电复合材料,ZL201210099324.67. 技术发明,螺旋并联高性能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ZL201210099390.38. 技术发明,低温共烧制备银电极的PZT基压电陶瓷厚膜材料的方法,ZL201210349973.7
刘志?/span>研究呗/span>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领域1. 高性能LTCC微波介质材料2. LTCC无源集成技术及集成器件3. LTCC技术新应用4. 纳米敏感材料与集成传感器教育背景2001-03--2004-05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1998-09--2001-03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学院 硕士1994-09--1998-08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学士工作经历 工作简?015-09~现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010-04~现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副研究员2008-04~2010-03,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筑波), 特别研究?006-04~2008-03,日本国立富山大学 电气电子? VBL博士后研究员2004-05~2006-03,亚申科技(上海)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Research Scientist2001-03~2004-05,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1998-09~2001-03,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学院, 硕士1994-09~1998-08,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学士社会兼职2016-05-01-?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 理事2014-01-01-?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 委员2010-09-01-?美国陶瓷学会, 会员2010-06-01-?上海市电子元器件协会,2010-05-01-?国际IEEE协会,专利与奖?nbsp; 专利成果? 一种高热导率低温共烧陶瓷基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013,第3作者,专利号:2012100007213? 一种低温共烧陶瓷LED基板结构,实用新型,2012,第1作者,专利号:201120257203.0? 陶瓷流延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2011,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319794.4? 一种低温共烧陶瓷生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2013,第1作者,专利号:201310422945.8? 一种低温共烧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109370.3? 可键合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发明,2015,第2作者,专利号:201510291404.5
孙亚先/span>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
孙亚光,男,1962年出生,工学博士,曾就职于河南焦作化工总厂(现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多年,负责技术研发工作。后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担任科技开发处副处长?000年加盟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目前,在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nbsp;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在从事化工工艺、粉体技术、特种陶瓷、矿山工程、矿物加工等领域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撰写?0多篇立项报告、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申报国家发明专?2项?nbsp;现担任全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专家组专家、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委员会理事、/div>
?/span>教授
新乡学院
陈玮,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轻金属冶炼教授级高工,高级企业培训师?972?月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995?月本科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003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高技术陶瓷、粉体工程、耐磨材料、抛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至今,已开发包括氧化铝陶瓷、抛光材料、高压绝缘氧化铝、氮化铝粉体等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工作经历:1995.07-2008.04郑州轻金属研究院(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08.04-2014.12,郑州海赛高技术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轻金属冶炼教授级高工,副总经?015??2018?月,中国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特种氧化铝研?nbsp;教授级高?nbsp; 特种氧化铝研究所副所?018??新乡学院 教授级高工专业特长:高技术陶瓷、粉体工程、耐火材料、无机化学,特种氧化铝获得的奖励: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项主持国家级及中铝公司项目多项,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获得国家专?0余项、/div>
饶平核/span>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学习经历1981?月-1985? 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技术陶瓷专业工学学?985?月-1988? 天津大学材料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硕士1991?月-1995? 华南理工大学无机系非金属材料专业工学博士 [1] 工作经历 2005?2月-至今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1997?月-2005?1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教?000?2月-2002?2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关西中心博士后研究员(STA Fellow?998?2月-1999?2 日本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ITIT Fellow?998?月-1998??nbsp;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990?2月-1997?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研究所讲师1988?月-1990?1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研究所助教 [1] 研究情况?988年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高性能陶瓷及超细粉体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63项目、国家基金及省部级项?0余项,主持完成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项,以及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和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前承担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等;?项成果通过国家教委鉴定或广东省科技厅鉴定、/div>
周水杈/span>研究呗/span>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电子陶瓷
孙矿 研发部经琅/span>
上海晨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 高性能氮化物碳化物陶瓷的工艺及装备研究进展报告摘要:材料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和物质基础,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陶瓷基材料和复合功能材料尤其是高性能氮化物和碳化物陶瓷以其优异的性能获得快速增长。上海晨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有18年的热工装备制造经验,开发有碳化物、氮化物粉体自蔓延装备;碳热还原、氨热还原、硅热反应等的粉体原料合成装备;排烧一体炉(微正压、微负压)、无压烧?PLS)、气压烧结(GPS)、热压烧结(HPS)、真空烧结(VS)、超声波辅助烧结(UAS)和多场耦合烧结(MCS)装备,在热工装备领域,晨华电炉将持续助力新材料技术进步。个人简历:孙矿,工学硕士,上海晨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从事真空烧结设备研发超十年,带领企业团队先后研发出单晶硅、气压炉、第四代SPS、MiniSPS、MiniHP等设备产品,并进行前沿设备及控制如闪烧、超声波辅助烧结,多场耦合烧结等多功能设备研发,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操作易用性,受到用户好评。任职期间承担多项市级项目,并与中科院过程所、南京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div>
王晓则/span>董事长、省级工程中心主仺/span>
西安博尔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 立方碳化硅新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报告摘要:立方碳化硅(也称3C-SiC或?SiC)性能优异,应用广泛,是各国高技术领域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材料,全球稀有,其生产在国内尚属空白。本团队历经26年研发,自主发明了专利技术,利用工业原料一次性合成立方SiC微粉和晶须两种高端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我国在这类材料生产方面的技术空白?018-2019年分别列为陕西省和国家工信部重点新材料,是所有碳化硅中成长单晶最好的原材料,是精密磨抛领域的“技术灵魂”材料,也是超高容量锂电池用负极材料以及水分解制氢的关键新材料。在半导体芯片生产、高技术陶瓷、精密研磨、航空航天军工增强材料和吸波材料、电子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个人简历:王晓刚,西安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959年生?99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陕西省硅镁碳微纳米材料工程中心主任,三家公司董事长(陕西西科博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博尔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咸阳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018年荣获西安市创业英雄和十大创业杰出人物称号。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硅镁碳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在国内技术推广建?3条生产线,累计创产?000亿元。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50余项与企业联合的项目 。获省级科技进步? 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项、授权国家发明专?0余项,发表论?50余篇,出版专?部、/div>
王文卙/span>材料研究呗/spa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
报告题目 铝基复合材料及应用报告摘要:该项目针对轨道列车、乘用车用铝基复合材料,拟开展真空搅拌铸造铝基复 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增强相与基体界面工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成分优化设计探究 铸造工艺和技术研究、热加工工艺研究以及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及损伤机理研 究,解决铸造铝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增强相与基体的润湿性、增强相均匀性 铝基复材高温强度低、耐磨性差等关键问题。通过成分优化、制备工艺和设备 改进制备出高精度、少缺陷、低成本的铝基复合材料,并具有足够的耐磨性、抗 腐蚀性、抗热裂性和良好的抗热疲劳性能,联系实际工业应用以指导工业生产 同时降低铝基复材成本、改善综合性能,针对不同用途设计完成多种铝基复合材 料的开发,拟建立铝基复材中试生产线,以满足多种使用条件下的铝基复合材料 需求,以期实现铝基复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个人简历:王文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材料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1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工学获硕士学位,2014年在美国石溪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19年在美国石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在学术界拥有超过十年的材料研究经历并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交流和分析能力。专业领域涵盖金属, 陶瓷,先进材料制造与机械性能测试 高性能合金设计与制备,分子动力学和 Monte Carlo 模拟。研究兴 主要包括研发新型纳米合金,金属纳米结构材料力学性能 新型材料烧结和表征技术,无损检测。同 在科学论文撰写,会议演讲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陆生贴/span>工程帇/span>
东北大学电石渣(石屑)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推广中
陈明?/span>系主?教授、博寻/span>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高性能陶瓷电路板技术研发与应用 报告摘要:电子封装是半导体器件制造关键工艺,直接影响到器件性能、可靠性与成本。本报告重点介绍了电镀陶瓷基板(DPC)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其在功率半导体(包括白光LED、深紫外LED、激光器LD、电力电子等)、高温电子器件、高频晶振、小型热电制冷器TEC等领域应用,并对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内容:1)电子封装技术;2)DPC陶瓷基板制备技术;3)DPC陶瓷基板应用(白光LED、深紫外LED、激光器LD、电力电子等);4)陶瓷电路板技术展望个人简历:陈明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珠江学者讲座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封装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先进电子封装与微纳制造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0余项,发表学术论?0余篇(其中SCI检?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0余项(其中DPC陶瓷基板技术已通过专利转让实现产业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016)、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015)、武汉东湖高新区?551光谷人才”(2012)、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010)等、/div>
王学涚/span>副总工程师
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nbsp;堆积磨料制备关键技术与发展前景报告摘要:堆积磨料因结合剂、磨料、制备工艺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磨削性能,它应用在粘附性强的难加工磨削材料方面表现出更加优良的性能。它具有磨削精度? 散热性好,寿命长,磨削精度稳定,自锐性好,磨削效率高等优点,制成的固结磨具和涂附磨具产品能满足各种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磨削等。本报告着力介绍堆积磨料磨削机理、不同种类堆积磨料制备关键技术要点以及应用特点,旨在为企业提供磨具制备时的设计参考,另外指导磨具应用行业根据磨削工况选择合适的磨具。最后对堆积磨料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几点建议。个人简历:王学涛,高级工程师?969?月出生于河南宁陵。本科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1992?月获得硅酸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992?月就职于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现担任副总工程师职务。主持或参与完成过公司级、省市级、国家级多个科研项目以及成果产业化推广项目。主要从事磨料磨具产品开发、特种陶瓷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论文8余篇,申请专?1项,授权1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国家级项?项,省部级科研项?项。制定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多项?nbsp;
缪锡核/span>研发总监
赣州中瓷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nbsp;电子玻璃粉及复合瓷粉的研究与产业?nbsp;报告摘要?nbsp;低温共烧陶瓷技?产品的关键条件是能实现电子玻?陶瓷流延片(带)的低温烧结,可是大部分高性能电子陶瓷的烧结温度都比较高,所以需要采用易烧结的玻璃粉作为烧结助剂。作者开发了多种介电损耗低,助烧效果好的介电玻璃粉,实现了小批量产业化和销售,同时作者基于已开发的玻璃粉,进一步开发了可制备高频电容器的LTCC复合瓷粉和可用作芯片封装陶瓷基座的HTCC黑刚玉瓷粉。本报告旨在分享个人多年的电子玻?陶瓷粉研发经验?nbsp;个人简历: 1?988-1991 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0-200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博导; 3?005-2010 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担任副教授、博导; 4?nbsp;2011-2014 深圳市“孔雀计划”创新团?nbsp;- 高层次人才。?nbsp;至今已发表了105篇学术论?其中?篇发表在影响因子?0以上的国际期刊上,文章被引用次数共计1600之多 Ø 申报?31个发明专利,其中?个授权国际专利,99个授权中国专利; Ø 开发了?0种新材料产品,已产生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Copyright©2002-2024 Cnpowder.com.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中国粉体 版权所 京ICP?50428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