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锚定智能化:慧谷科技如何为石英石行业创造增量商业价值 ——访慧谷科技石材事业部副总经理朱诗阳


来源:www.188betkr.com   初末

[导读]  本期为您分享的是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材事业部副总经理朱诗阳的专访。

www.188betkr.com 讯  2025年8月8日,由www.188betkr.com 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板材用石英砂供需洽谈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召开!本届洽谈会旨在挖掘增量市场潜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石英石板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深度剖析国内外市场最新动态与趋势,重点分享零硅石英石、绿色提纯工艺等前沿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会议期间,我们邀请到了业内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代表做客对话栏目,进行访谈交流。本期为您分享的是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材事业部副总经理朱诗阳的专访。



www.188betkr.com :朱总,当前中国石英石板材行业的主要技术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


朱总:从我们的实际观察来看,当前核心的技术瓶颈集中体现在生产模式的原始与滞后问题上。目前所采用的生产方式,仍是手工操作和半自动生产线的配置模式,不仅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也难以满足高质量、规模化的生产需求。要突破这一发展桎梏,关键在于锚定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升级方向,通过在未来的生产发展进程中推进技术革新,从而系统性地解决生产模式落后的问题。


www.188betkr.com :您认为国内石英石板材生产线与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相比,差距和优势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总:从发展差距来看,西方国家的板材生产线已形成显著优势:其一,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设备成为主流配置,通过精密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效运转;其二,成熟的先进管理理念贯穿全流程,叠加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构建起从原料把控到成品输出的高标准体系。相较之下,国内在这两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设备自动化水平与管理精细化程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过国内生产线也有独特优势:以手工操作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具备极强的灵活性,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精准完成小批量、个性化订单的生产。尤其在高附加值的艺术板材领域,手工工艺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由此可见,国内外生产模式各有侧重与优劣,需结合实际需求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www.188betkr.com :慧谷科技在石英石板材生产设备或工艺上有哪些核心技术?能否分享一下?


朱总:慧谷作为专业的整线装备企业,其核心技术优势并非局限于单一设备的性能突破,而是构建了覆盖软件系统、数据、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全链条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实现了各环节的深度协同与高效联动:通过软件系统的智能调度、数据的实时分析反馈、设备的精准运行控制,以及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落地,能够支撑更智能、更自动化的批量订单生产,且全程保持稳定可靠的品控水准。​


依托这样完善的软硬件一体化体系,慧谷得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客户的实际价值, 不仅帮助客户提升批量生产的效率与稳定性,更通过全链条的优化管理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与竞争优势。


www.188betkr.com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石英石板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如何?未来可能带来哪些变革?


朱总:在智能化领域,慧谷已形成显著竞争力:公司旗下设有独立的软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构建了一系列智能化软件系统。依托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赋能,慧谷在核心应用场景中展现出突出优势——能够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实现纹理效果的智能生成。这一技术能力已达到当前AI技术的先进水准,成为慧谷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重要亮点。


www.188betkr.com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石英石行业正经历着快速的变革与发展。您认为石英石板材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朱总:石英石板材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以下两大方向:其一,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升级,行业对石英石板材的品质标准与稳定性表现将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从原料甄选到生产工艺的全流程都需实现精细化升级;其二,伴随石英石高端市场的重心转移,生产基地的布局将呈现新变化——逐步向海外地区拓展,尤其是欧美等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以更贴近目标市场实现高效供给。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作者:初末

总阅读量:766757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