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成本问题,辉能科技固态电池商业落地!


来源:www.188betkr.com   苏简

[导读]  辉能科技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可量产的第四代固态锂陶瓷电池平台

www.188betkr.com 讯  8月19日,辉能科技(ProLogium)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可量产的第四代固态锂陶瓷电池平台,标志着固态电池正式跨越从实验室走向商业落地的关键门槛。


图片来源:辉能科技


据悉,此项技术创新以辉能自研的“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为核心,完成整体锂陶瓷电池系统的最后一块关键拼图,成功建构出一个兼具可扩展性、可制造性与成本竞争力的量产平台。从材料升级、结构优化到制程整合,此次跃迁不仅实现了电解质的突破,更涵盖电芯设计、制造流程与设备体系的全面重塑,展现出高度系统性的研发成果。


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


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技术将固态材料的高离子浓度和液态材料的界面接触优势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传统固态电池在“离子导通性”、“界面稳定性”和“制造效率”上的瓶颈。


其中,在离子导电率方面,根据SGS第三方验证,该电解质在25℃到57 mS/cm,是现有常规液态有机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5-6倍,超高的导电率使得高能量密度电池能够支持极速快充,只需要4-6分钟就能将电量从5%充到60%-80%。


图片来源:辉能科技


此外,在低温环境,例如零下20度,导电率仍然能保持12.82mS/cm,放电效率为90%-95%以上,可以应用在极地、国防、航空航天等环境。


在界面稳定性方面,辉能科技流体化技术可以让固态电解质具备液态特性,能够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电池性能更稳定。


在成本控制方面,比较起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超流体化全无机固态电解质可以大幅简化固态电解质在初期极层制作的流程,并有效降低干燥室负荷,使整体制造流程更具效率与可扩展性。该电解质仅为传统硫化物电解质的3~5%,未来更具备与液态电解质比价的潜力。这项创新不只是理论上的成本优化,而是经由实际工程设计与示范产线验证的成果。


市场推广方面,7月30日,日本九州电力宣布与辉能科技开始战略合作,开发用于超流化无机全固态锂电池的24V模块,公司的目标是在2027财年量产和销售这些电池模块。同时,公司将与商工电机制造株式会社合作进行研发,建立测试和生产体系。该公司将利用在北九州学术研究城(北九州市)新设立的研发中心,双日九州将调查国内外市场,共同开拓销售渠道。


另外,该电解质创新亦与辉能科技自2010年起所布局的电芯架构与制造平台相辅相成,强化第四代锂陶瓷电池的系统整合与量产能力,并具备良率控制基础与跨场域应用潜力,涵盖车用、储能、国防与航太等关键领域,为固态锂电池的大规模导入奠定坚实基础。


辉能科技固态电池商业化之路


辉能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次世代锂陶瓷电池的研发与制造,产品强调高安全性与资源循环性。目前,辉能科技已在台湾桃园建构GWh级示范产线并稳定出货,并加速法国敦克尔克启动超级工厂布局(已于2024年底取得环评与建筑许可,计划于2026年动工,2028年投产),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在地化与产能规模化。此次发表的第四代平台,在“安全、性能、成本、可量产”四大指标上全面到位,展现其在下一世代电池产业中作为标准参照与价值链核心的关键地位。


图片来源:辉能科技


2013年,辉能科技建构了首条0.01GWh样品线;2017年,辉能科技率先建构全球首条采用250至330mm宽幅的卷式全陶瓷隔层固态电池试产线,并于2018 至2019年完成与威马汽车、天际汽车的全球首次固态电池实车上路测试成为业界最早实现量产级应用的技术先驱。


在量产设计方面,辉能科技自片式架构逐步演进至更具制造效率的卷式电芯,成功研发出具备全陶瓷隔层、容量从早期的10Ah到后期的170 Ah的车用固态电池样品,并率先从2016年提供多家欧洲与亚洲车厂导入测试。


2023年,辉能完成全球首条660mm宽幅、GWh级的卷式固态电池量产线建置,为该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奠定重要里程碑。该产线自2024年起第三季已稳定出货超过50万颗固态锂陶瓷电池,验证其在直通率控制与大规模制造稳定性上的综合实力。此外,辉能亦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固态电芯与模组,通过国际公正第三方TÚV的安全与电性双重检测之业者,进一步强化其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


截至今年上半年,辉能科技已向全球车厂提供超过12000颗样品电池,用于测试与模组开发。


信息来源:辉能科技、集邦固态电池、网络公开信息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