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莱斯大学Yakobson教授?009年提出了利用手性控制生长位错理论,描述了碳纳米管是如何由单原子线织成螺旋形状碳纳米管的。近期俄亥俄州空军研究实验室的实验已证实了该生长理论,纳米管的手性控制其生长速度,扶手椅型碳纳米管生长速度最快 研究人员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碳纳米管的生长,并快速了解了碳纳米管生长开始点和终止点。研究表明,手性碳纳米管具有特定生长率,可以通过影响生长条件,实现特定的手性增长、/p>2012?3?8?nbsp;更新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纳米材料与介观物理”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的碳纳米管薄膜简洁式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011, 4, 1440)上 开发长循环寿命,高比能量和高功率密度的储能器件一直是诸多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如电动汽车等许多领域对电源功率的要求大大提高,已经远远超出了电池的承受能力。传统的电容器虽然功率非常大,但其能量密度有限,也不胼/p>2012?2?8?nbsp;更新
“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5吉瓦,年发电?00亿千瓦时。”如果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这段文字给我们昭示的是光伏产业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北京大学彭练矛教授的科研团队取得的“实现碳纳米管的高效光伏倍增效应”研究成果则有望将光伏产业的这一目标拉近许多。专家认为,该突破性成果将推动碳纳米管这一有望对下一代光伏技术产生重要影响的新材料的实际应用,对光伏产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彭练矛教授介绍,作为典型的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具有极其优异的电学和光电特性。碳纳米管材料不但是理想的纳电子材料+/p>2012?2?7?nbsp;更新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丁力博士和张志勇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所撰写的研究论文CMOS-based carbon nanotube pass-transistor logic integrated circuits,于2012??4日在《自然》子刊《自?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3, No.677, DOI:10.1038/ncomms1682)上全文发表(http://www.nature.com/ncomms/journal/v3/n2/full/ncomms1
2012?2?2?nbsp;更新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Nano Letters》上发表文章指出,他们发现了碳纳米管材料在太阳能存储方面的创新应用,能够快速、大量存储和释放太阳热能。该项工作由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电力工程副教授Jeffrey Grossman领导,其研究团队曾在去年精确揭示了二钌富瓦烯(fulvalene diruthenium)分子存储和释放热能过程的工作原理。但由于钌存在着稀缺性和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拥有相同结构、能表现出同样行为的候选材料,成果现今揭晓——偶氮苯功能化碳纳米管。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概念同时可用于其他许多新的材料,他们将探索更多可用
2012?2?6?nbsp;更新碳纳米管物理性质良好,它既有强大的机械性能,也有相当好的携带电子的能力。日前,IBM的研究人员宣布,已经创建出一种仅?纳米尺寸的碳结构纳米管,它可以制造出非常小的晶体管,目前民用产品中最小的晶体管是英特尔的Ivy Bridge。而IBM的原型完美替代了这种硅制的晶体管,它有着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低得多的功耗 不过,这种纳米晶体管原型技术暂时还不会投产,因为研究人员还没有确定如何用碳纳米管去制造一款处理器产品,工艺和技术方面还有一些难点没有被攻克、/p>2012?2?2?nbsp;更新
来自比利时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科技期刊Materials Toda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碳纳米管创新应用的论文,提出碳纳米管将可以成为新一代微机械领域的机械元件 碳纳米管?99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其特性可以随着制程条件或所掺杂元素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具有广泛用途。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将碳纳米管掺入氮化?Silicon Nitride)陶瓷材料中,可以形成导电网络,大大降低电阻。掺入碳纳米管后,这些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比原来要高出许多,但仍可保持陶瓷的力学性质并能显著提高耐磨性。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制造复杂的三维元件
2012?1?1?nbsp;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