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提升非金属矿附加值,具体是提升什么?


来源:www.188betkr.com 昧光

[导读]提升非金属矿附加值,具体是提升什么?如何提升?

www.188betkr.com 讯非金属矿材料的应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核心物理指标,其中强度(如作为填料时的抗冲击性、耐磨性)和白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色泽)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性能。然而,在传统加工工艺中,提升强度往往通过表面改性或复合与保持高白度要求极高的纯度并避免引入深色杂质之间存在内在矛盾。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粉体技术的进步正推动着从矿物精选、超微粉碎到表面功能化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使得强度与白度的协同提升成为可能,并呈现出清晰的技术发展趋势。

1、源头控制:高纯精选与超微粉碎技术的进步

协同提升的基础在于获得高纯度、超细粒度的原料。传统机械粉碎产生的热量和铁质污染(来自磨介和设备磨损)是降低产品白度的主要因素。当前趋势是采用高梯度磁选、浮选和光电拣选等先进技术预先剔除含铁矿物、有机质等着色杂质,从源头保障原料的高白度。

同时,采用陶瓷介质球、高分子内衬或气流粉碎的超微粉碎技术极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二次铁污染,在制备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粉体的同时,保持了原料的本征高白度。超细化的颗粒本身也为后续复合增强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活跃的表面能。

2、表面改性:从简单偶联到“增白型”与“增强型”一体化包覆

表面改性是解决强度-白度矛盾的关键环节。早期的单一硅烷偶联剂改性虽能提升与有机聚合物的相容性和复合强度,但偶联剂本身可能带有颜色或因高温处理而黄变,影响白度。最新的趋势是开发多组分、多功能的复合改性剂体系及低温改性工艺。

“增白型”偶联剂:选用本身为白色或无色的改性剂,如部分钛酸酯、铝酸酯偶联剂。

引入功能性助剂:在改性体系中复配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本身具有极白颜色和光活化特性的功能性组分。它们既能作为包覆层的一部分提高遮盖力和白度,又能与基体树脂产生相互作用,提升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与抗老化性能。

原位聚合包覆: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等单体在矿物颗粒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形成一层透明的聚合物壳层。该壳层能有效提高与塑料、橡胶等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同时聚合物本身的高白度不会对矿物白度产生负面影响,实现了协同增强。

3、复合化与功能化:构建“核-壳”结构协同增效

未来的趋势已超越单一的填料角色,转向设计具有特定结构的功能性复合材料。通过精确设计“核-壳”结构,以高白度的非金属矿(如碳酸钙硅灰石)为“核”,以一种或多种兼具增强和增白功能的聚合物或无机物为“壳”,实现1+1>2的效果。

例如,开发纳米碳酸钙/二氧化钛复合颜料。该材料以纳米CaCO3为核心,表面包覆纳米TiO2。CaCO3提供了低廉的成本和基本的刚性,而纳米TiO2外壳不仅提供了极高的白度和遮盖力(优于单独使用CaCO3),其光催化特性还能赋予复合材料抗菌、自清洁等新功能,同时TiO2颗粒本身也具有增强效应。这种复合化策略完美地将低成本、高白度、高强度和多功能性融为一体。

4、工艺与装备智能化:实现精准控制与质量稳定性

所有上述技术的工业化实现依赖于先进工艺和装备。目前的趋势是集成化、智能化和低污染化。大型连续式表面改性设备、精准的给药与温度控制系统,确保了改性剂用量和反应条件的最优化,避免了因局部过热或反应不均导致的产品黄变或性能不稳定。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生产全过程参数的监控与反馈,保证了每一批产品强度与白度指标的高度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满足了高端下游应用领域(如高品质塑料、涂料、造纸)的苛刻要求。

总结

非金属矿强度-白度的协同提升已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改进,而是一个贯穿矿物精选、超微粉碎、表面化学、复合材料设计与智能制造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趋势是从被动除杂转向主动构建,通过设计多功能的复合颗粒结构,并借助智能化工艺精准控制,最终实现在不牺牲任何一方性能的前提下,甚至赋予新材料更多功能,同步提升其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这一趋势极大地提升了非金属矿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张凌燕等《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水林等:非金属矿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盖国胜等:微纳米颗粒复合与包覆技术,清华大学

粉体网等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0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1375840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