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工信部发布两项公告!3000亿元的市场主动“拥抱”非金属矿物材料


来源:www.188betkr.com 昧光

[导读]非金属矿物材料在绿色建材产业中越来越重要。

www.188betkr.com 讯10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


新版目录共包含67项技术和产品。其中,多项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入选,推广应用前景良好。包含:土壤污染治理矿物功能材料、连续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管道、二氧化硅绝缘电缆、高性能耐火材料、高导热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另外,多项非金属矿选矿、提纯、应用技术入选,为推动建材产业绿色、高端、可持续性发展助力。包含:工业矿物精细分级提纯工艺技术、非金属矿物深度提纯超导磁选装备与技术、共伴生含氟矿物氟资源回收利用工艺技术、预水化膨润土防渗卷材技术。

目录中涉及的非金属矿物加工技术和产品






据了解,该《目录》的作用是为促进建材工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引导各方面要素流向建材领域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建材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而据2025年绿色建材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两年多以来,共计发出9626张认证证书,比2023年12月末增长33.8%,证书总数增加2429张左右,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绿色建材发展深受国家和市场认可。在此背景下,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发展前景可谓是十分巨大的。回顾“十四五”期间的《目录》不难发现,被选入的非金属矿矿物材料和技术也在增量、提质。一方面,这说明矿物深加工技术在快速的进步,涌现出了更多好产品,代表着市场和用户将会有更多选择空间;另一方面,说明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大趋势的引导下,建材行业会优先选择矿物材料或功能粉体作为原材料,除了降低成本,功能性已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且成功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这种转变,会持续性地为非金属矿物材料带来稳定且强劲的发展驱动力和转型驱动力。更深层次的,一部分非金属功能矿物材料将摆脱“低端”、“廉价”、“增容填料”等基础标签,在中高端建材市场发挥绿色、安全、无毒、资源储备量大、工业技术成熟等优势,对于节约关键矿产资源,保障建材供应链安全、稳定有重要作用。

据2025年绿色建材产业研究报告统计,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覆盖的范围共计六个大类51个小类,截至2024年12月,有42个小类发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超过100张的有18个小类,分别为预拌混凝土3038张、预拌砂浆759张、预制构件694张、砌体材料620张、墙面涂料536张、塑料管材管件487张、防水卷材379张、保温系统材料340张、建筑门窗及配件306张、建筑节能玻璃289张、门窗幕墙用型材281张、建筑陶瓷206张、防水涂料181张、建筑密封胶163张、石膏装饰材料162张、金属复合装饰材料148张、建筑用阀门139张、卫生洁具105张。其中,上述绝大部分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长期选用碳酸钙、石墨、滑石粉、硅灰石、高岭土重晶石云母、凹凸棒石、膨润土、石英粉、石膏等矿物材料。

总体来说,发展先进非金属矿物材料将是绿色建材产业高值化发展和稳定增长的关键一环,甚至是主要目标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其中,《工作方案》明确了2025年至2026年建材行业稳增长主要目标: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工作方案》给出的核心关键词是,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补短锻长,培育石墨、萤石、菱镁矿等特色优势资源产业,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参考来源:

《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025年绿色建材产业研究报告》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 0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1451487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