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组织专家对院重要方向性项目“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功能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验收总结报告,对该项目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组认为,福建物构所在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材料研究方面,利用含不同性能配位基团的多功能多齿配体设计合成含金属的各类组装基元,通过配位键及各种弱作用,经过自组装、离子模板诱导等方法合成了大量具有一维、二维及三维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分子,其中有些化合物表现出了非常奇特的半导体性能、荧光性能和磁性能,有些化合物在吸附材料方面表现出潜在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应国际著名刊物Acc Chem Res邀请撰写综述论文,表明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已跻身世界同类研究前列,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福建物构所洪茂椿院士为首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功能研究”课题组,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已的研究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期间共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4项奖励;共发表SCI论文236篇,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68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和大会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2人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从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研究队伍。
专家组认为,福建物构所在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材料研究方面,利用含不同性能配位基团的多功能多齿配体设计合成含金属的各类组装基元,通过配位键及各种弱作用,经过自组装、离子模板诱导等方法合成了大量具有一维、二维及三维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分子,其中有些化合物表现出了非常奇特的半导体性能、荧光性能和磁性能,有些化合物在吸附材料方面表现出潜在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在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应国际著名刊物Acc Chem Res邀请撰写综述论文,表明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已跻身世界同类研究前列,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福建物构所洪茂椿院士为首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其功能研究”课题组,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已的研究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期间共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4项奖励;共发表SCI论文236篇,其中SCI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68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和大会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2人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从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