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关键方向。然而传统制备工艺依赖湿化学法,存在难以规模化、重复性差等问题,成为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在近日举行的意大利PSCO & PEC 2025国际光伏会议上,德国ISFH研究所的科学家Verena Barnscheidt带来了一项重大研究:她的团队完全通过热蒸发工艺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7%,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湿化学工艺步骤。
Verena 的研究采用蒸镀 EDAI?对钙钛矿/C60 界面进行钝化,并与成熟的湿化学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蒸镀法所制备的钝化层性能与湿化学法相当,且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MBRAUN蒸镀系统的关键作用
每一项前沿科研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尖端设备的坚实支撑。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沉积工艺均在MBRAUN蒸镀系统中完成。该系统集高精度膜厚控制、多源共蒸能力以及与手套箱无缝集成等优势于一体,为各类功能层的制备提供了理想平台环境。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实验室?Salzmann/ISFH
ISFH的这项工作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工业化蓝图。一条全干法、无溶剂、与现有真空技术兼容的制备路线,正展现出巨大的产业化潜力和吸引力。
随着材料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蒸镀技术的不断进步,效率更高、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的“蒸”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或许很快将从实验室走向我们的屋顶,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巨大的力量。
关于ISFH
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致力于开发用于光伏和光热利用的创新组件,重点关注各部件的物理机理研究及低成本制造工艺的开发。
研究所下设三个部门:
光伏部门涵盖基础材料研究,以及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工艺与工具的开发;
太阳能系统部门致力于为建筑和社区等分布式单元提供综合性的电力和热能供应解决方案;
ISFH校准与测试中心(CalTeC)则提供硅太阳能电池的独立认证校准服务及太阳能吸收器的评估工作,是太阳能领域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其测试的电池效率被全球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