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秒级合成纳米金刚石!东京大学新成果


来源:www.188betkr.com 石语

[导读]金刚烷经电子束照射生成金刚石

www.188betkr.com 讯金刚石因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机械和热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人造金刚石传统合成方法需要极端高压和高温条件,这一过程不仅耗能巨大,也难以精准控制。科学家们一直梦想着寻找更“温和”的路径。金刚烷与金刚石在结构上颇为相似,二者都拥有对称的碳骨架,然而金刚烷转化金刚石过程需要选择性断裂碳-氢(C-H)键并将单体组装成金刚石晶格,这一过程存在挑战。


东京大学Eiichi Nakamura教授联合Takayuki Nakamuro教授首次利用电子束照射金刚烷微晶,在低温、真空环境下,几十秒内就能生成无缺陷的立方相纳米金刚石。相比传统高温高压法,这一方法不仅条件温和,还能直观追踪反应过程,揭示金刚石形成的化学机制。相关成果以“Rapid,low-temperature nanodiamond formation by electron-beam activation of adamantane C-H bonds”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




研究团队利用高能电子束在真空低温中轰击金刚烷微晶,激发分子发生电离和断键反应。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实时成像显示,金刚烷先形成低聚物(Adn),再逐步转化为球形纳米金刚石。与此同时,氢气大量释放,印证了C-H键裂解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进一步的对比实验也表明,只有具有四面体对称骨架的金刚烷最适合作为“积木”,而其他结构如二金刚烷、苯基金刚烷或石蜡在相同条件下均无法生成纳米金刚石。


金刚烷转化为纳米金刚石的化学难点与电子束激发机理示意图


在低倍显微镜观察中,科学家们还意外捕捉到了氢气微泡的爆裂过程。当电子束不断驱动反应,纳米级气泡骤然形成、膨胀并爆裂,带动周围的纳米金刚石重新排列。这种画面酷似地热泥浆池中的气泡翻涌,直观呈现了氢气释放在反应中的重要角色。团队借助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实时记录了碳元素的键合状态。随着反应进行,金刚烷特有的C-C骨架信号逐渐消失,而C-H键的特征峰先是减弱,最终完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典型金刚石的谱图。尤其是在约296eV和325eV处出现的宽峰,与高温高压金刚石的信号高度一致,证明了这些产物确实是高质量的立方纳米金刚石。


显微镜下氢气泡爆裂及能谱追踪C-H断裂和金刚石晶格生成过程


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金刚石合成途径,更改写了我们对电子束化学的认识。过去,电子束常被视作破坏有机物的“杀手”;而现在,它被证明能以受控方式激活化学反应,完成对称精准的结构构建。这些发现对电子光刻、表面工程和电子显微镜等领域有重要意义,也为高能粒子辐照驱动的金刚石形成假设提供了实验支持。


参考来源:

1.高分子科学前沿

2.文章DOI:10.1126/science.adw2025


(www.188betkr.com 编辑整理/石语)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 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188betkr.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188betkr.com "。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